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华原生文明自信的终极底气:我们还有杨朱

墨钜 全球经济研判预测 2020-03-26

要:新兴和引进,都无法替代传统。杨朱思想观念的高度,就已相当于洛克、斯密加密尔。但是在时间上,杨朱却比他们早了两千多年。当时杨朱之言盈于天下,杨朱的思想观念才真正是中华的原生文明和原初状态。若有歧视中华文明者,你只需要告诉他,我们还有杨朱。


1

传统无以替代

新兴和引进,都无法替代传统。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,为什么要追溯至古罗马和古希腊的源流,光荣革命时期的英国人,为什么要重新发掘13世纪大宪章的传统?因为这就等于说,人类本来就是这样生活的,这些是我们原本就有的东西。

传统的价值在于,只有那些已经被确认存在的传统,才不会轻易地被人为改变。那些思想、文化、习俗和法律,本来早就存在了,既不是谁赐予的,也不是谁创造的。审慎地看,任何基于理性的新构建,其实不过是走向奴役之路的新起点。

比如,西方欧洲的文艺复兴,复兴的就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。其核心是人文主义,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。反对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,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。肯定人的价值的尊严,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。

商朝敬神事鬼,大肆以活人祭鬼神。结果牧野之战奴隶倒戈,导致了商朝灭亡。周朝吸取了商朝灭亡的教训,认为民之所欲,天必从之。主张顺乎天,应乎民,敬德保民,以民为本。可见,早在周朝已经从以神为中心,转变为了以人为中心。

从文明的发展进程看,中国周朝早于欧洲2000年就摆脱了宗教愚昧。但是,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之后,法家一家独大。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,外儒内法,直到清末,儒家都占据着正统的地位。而法家和儒家,都只是皇帝专制统治的手段而已。

2

难以超越的时代

关于人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生活,人类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与经济组织?这些基本问题,人类几千年来一直都在思考,许多观念都可以追溯到古代。

学者如韦伯和帕森斯等发现,在公元前500年前后,希腊、以色列、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都出现了思想文化的高度繁荣,取得了重大的突破。他们称之为世界的轴心时代。这个时期出现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,也一直影响后世的人类社会。

笔者认为,轴心时代的本质是,人类在无宗教束缚和无政治压迫的情况下,一种自由的精神状态,以及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对人类的处境和意义的理解。这是一种难得的状态,思想所能达到的高度,即使今天我们仍无法达到,因为我们都已经被污染了。

轴心时代的思想,是一个文明原创的而非抄袭的思想,是其为人类文明独家的贡献。在轴心时代里,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——古希腊有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,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,古印度有释迦牟尼,中国有孔子、老子……

但是,这些西方学者认为,古代西方的希腊与以色列才是他们所谓世界文明演化的“苗床社会”,而中国与印度的古代文明则完全不在其列。他们之所以如此轻视中华文明,是因为在他们眼里,中华文明无非就是孔子和老子,根本不知道中国还有杨朱。

3

寻找遗失的瑰宝

从春秋时期起,经过了法家的焚书坑儒,以及各种删除、抹黑和篡改,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历史资料是极其有限且极不可靠的。我们需要重新发掘历史真相,寻找轴心文明时期中国文化思想真正的瑰宝。

在《孟子·滕文公》中,孟子描述了春秋时期在他之前的情况:“圣王不作,诸侯放恣,处士横议,杨朱、墨翟之言盈天下。天下之言不归杨,则归墨。”

可见,春秋时期,在诸子百家中,当时杨墨两家的地位最为重要。进一步看,首选是杨,其次是墨,当时的情况应该是,杨比墨还重要,至少更流行一些。

春秋时期,天下之言不归杨,则归墨,而不是道家、儒家和法家。如果这个事实得以确认,我们再把中华文明跟西方文明做比较,西方学者还会认为中华文明不是“苗床社会”吗?

对于墨家我们暂且按下不表。杨朱的学说是什么,历史资料大多已经湮灭,保留至今的十分有限。同时代的孔子述而不作,仅凭他人记录就给后世留下了那么多的文字,而言盈天下的杨朱却只留下了寥寥可数的几句话,岂不怪哉!

在《孟子·滕文公》中,孟子曾谩骂道:杨氏为我,是无君也;墨氏兼爱,是无父也。无父无君,是禽兽也。同时,孟子号召儒家门徒:杨墨之道不息,孔子之道不著,是邪说诬民,充塞仁义也。……吾为此惧,闲先圣之道,距杨墨,放淫辞,邪说者不得作。……能言距杨墨者,圣人之徒也。

可见,孟子对杨朱学说的定位是无君,而且对杨朱的学说下达了明确的息距令。不难想象,在君主极权统治而且儒家占据正统地位的两千多年中,杨朱的学说遭受了怎样的焚烧和删除。这正是我们今天看不到更多杨朱学说的首要原因。

然而幸运的是,在留存下来的只言片语中,杨朱的核心思想观念依然还是十分清楚的。

4

重新发现杨朱的价值

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杨朱学说,主要只有《列子·杨朱》篇中的这一句话:“古之人,损一毫利天下,不与也;悉天下奉一身,不取也。人人不损一毫,人人不利天下,天下治矣。”我们理解杨朱思想最有效的办法,就是结合当时的语境,运用现代语言加以诠释。

实际上,杨朱的思想观念,理解起来并不容易。道家、儒家和墨家都理解不了。道家的学生庄子就理解成了养生长寿,墨子的学生禽滑厘就理解为了吝啬,儒家的学生孟子居然理解成了无君。整个西方,类似的观念也是直到18世纪才搞清楚。

要弄清楚这句话的确切含义,必须放到当时的语境中来理解。当时天子衰微,诸侯争霸,百家争鸣,互相辩论,杨朱主要针对的是道家、墨家和儒家。道家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,墨家主张摩顶放踵以利天下,而儒家则主张克己复礼尊奉天子。

所谓一毫,不能理解为一根毫毛。损一毫和不损一毫中的一毫,只是一种夸张的修辞,其意思就等于说,即使小到毫毛一样的个人权益。以现代语言诠释,实际上涵盖了个人所拥有的人身、自由、生命和财产等的一切个人权利。

损一毫利天下,不与也;已接近于现代的个人权利的观念:是消极的“免于”(free from)而不是积极的“得以”(free to)。以柏林的自由观念诠释,杨朱已明确界定了私人领域,是现代人的自由,而不是古代人的政治参与自由。

损一毫而利天下,不与也;悉天下奉一身,不取也。侧重于伦理学和社会学,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不与和不取,表示了一种明确的反对态度。前者反对借口公共利益侵犯个人权利,后者反对君主专制统治剥削平民利益。

人人不损一毫,人人不利天下,天下治矣。侧重于政治学和经济学,提出了政治和经济主张。前者是说任何人的权利都不受侵犯,这就相当于柏林的消极自由。后者是说人人都只需追求自身利益,这就相当于斯密的看不见的手。

所谓天下治矣,是一个以结果来衡量的功利主义标准。按照当时通用的标准,天下治矣,既包括了政治上的和平安定,又包括了经济上的丰衣足食。

将人人不损一毫与天下放在一起,已接近于密尔的自由观念: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,个人就有不受干涉的行动自由;只有当个人的言行危害他人利益时,才应接受社会的强制性惩罚。杨朱将自然权利与功利主义,和谐统一融为一体。

从人人不损一毫,到天下治矣。就类似于洛克的政治观念:杨朱对于古之人的自然状态是乐观的,接近于洛克的受理性支配的和平生活,天下本就治矣。而不是霍布斯的充满了战争的野蛮丛林,只有在绝对君主的统治下才能生存。

从人人不利天下,到天下治矣,也涵盖了斯密的经济观念:每个人不需要自己关心社会福利,他只需要追求他自己的福利就可以了。但是在他追求自己福利的过程中,同时就会推动社会的公共利益。这导向了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主张。

以此推论,既然人人不损一毫,人人不利天下,就可天下治矣,那么损一毫利天下,悉天下奉一身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。在这个自然状态下,古之人不被拔毛的权利是自然的且已经存在的,君主存在的必要性只在于保护这种权利。

此段多余重复请忽略——已接近于现代的个人权利的观念:是消极的“免于”(free from)而不是积极的“得以”(free to)。以柏林的自由观念诠释,杨朱已明确界定了私人领域,是现代人的自由,而不是古代人的政治参与自由。

5

我们还有杨朱

杨朱思想观念的光辉,是掩盖不住的,能留下这一句话也就够了。我们需要把这一句话放到世界思想观念的谱系和进程中,加以比较和鉴别,才能明白它真正应有的地位。

杨朱的思想观念,西方只有现代才有,而在古代几乎没有。根据贡斯当的考察,在西方古代城邦国家中,古代人的自由主要是一种公民资格,即参与公共事务辩论与决策的权利。古代西方人并没有一个明确界定的私人领域,没有任何个人权利。

洛克、斯密和密尔,都是西方殿堂级的思想家。洛克的《论政府》(1689年)、斯密的《国富论》(1776年)和密尔的《论自由》(1859年),是西方世界在经历了文艺复兴,加上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后,才终于迎来的思想观念上的重大突破。

这些思想观念,被西方奉为圭臬,业已构成了整个西方现代政治经济体制的基石。这就是他们得以睥睨东方的底气。否则,就仅在500年前的文艺复兴之前,他们还处于宗教愚昧之中,凭什么敢轻视早在西周就摆脱了宗教愚昧的泱泱中华文明呢?

“古之人,损一毫利天下,不与也;悉天下奉一身,不取也。人人不损一毫,人人不利天下,天下治矣。”这一句话清晰且凝练,同样也涵盖了哲学、道德、伦理、经济和政治等多个方面,包含了个人自由和权利,以及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主张。

仅凭无比凝练的这一句话,杨朱思想观念的高度,就已相当于洛克、斯密加密尔。与洛克一样,以对自然状态的乐观评估导出了一个保护权利的政府。与斯密一样,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和谐统一。与密尔一样,将自然权利与功利主义融为一体。

在时间上,杨朱却比他们早了2000多年。更重要的是,当时杨朱之言盈于天下。杨朱的思想观念,才真正是中华的原生文明和原初状态。任何现代西方学者,一旦真正理解了杨朱留下的这一句话,就不得不对中华文明五体投地而顶礼膜拜了。

如今以道家、儒家和法家为代表,但是这三家加起来也得不到西方人的尊重。现代西方学者,有几个知道杨朱呢?我们中国学者自己,有几个了解杨朱呢?让我们扪心自问,作为一个中国人,你可曾关注或敬仰过杨朱?可曾重视过或推介过杨朱?

今天,中国人虽然有钱了,但仍总能感觉到西方人对中国人在文明上的优越和歧视。这没有办法,西方的贵族,即便穷的要饭也还是满满的优越感,总是歧视那些后来的暴发户。除非他们发现,即使以他们的高低贵贱标准,对方比自己还要高贵很多。

如果你遇上了,你就问问他们,到底是谁给你们轻视中华文明的底气?是谁给你们歧视中国的勇气?是苏格拉底、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,是洛克、斯密还是密尔?杨朱一个人就相当于洛克、斯密加密尔,还早了两千多年。他们难道还不知道吗?

你只需要告诉他,我们还有杨朱。他要不服,你就转发此文给他。


看完请转发,分享是美德

打赏的朋友,可加入讨论群,与作者讨论

the end

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